文章详细

正当防卫的行为如何界定?

发布时间:2024年3月28日 河北知名著名资深刑事辩护律师  Tags: 正当防卫的行为如何界定?

正当防卫的行为如何界定?

正当防卫的关键在于"必要性"和"适时性"。必要性指的是只有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,才能实施正当防卫,且防卫行为的强度应与侵害的程度相适应,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。适时性则强调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,才能进行防卫,如果侵害已经结束或尚未开始,就不能视为正当防卫。

【引用法条】
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十条规定:“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对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奸、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,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属于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”

2. 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故意伤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第七条规定:“对于被告人基于防卫意图实施的行为,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”

对于假想防卫,法律上如何对待和处理?

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,而实施了所谓的“防卫”行为,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不法侵害的情况假想防卫并不构成正当防卫,因为它缺乏正当防卫的基本前提——即存在真实的不法侵害法律对此类情况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,因为这是由于行为人的认识错误导致的。

处理假想防卫时,法律会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状态。如果行为人在假想防卫中没有过当,他的行为在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是合理的,那么他可能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。但如果他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,造成不应有的损害,那么他可能会因过失犯罪或者故意犯罪被追责。

【引用法条】
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十条规定:“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对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奸、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,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属于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”

2. 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故意伤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第六条规定:“行为人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,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,人民法院可以支持其请求。行为人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遭受轻伤或者重伤,且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受害人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的,人民法院不予支持;但行为人有明显不当的除外。”

以上规定表明,法律在处理假想防卫时,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、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,以及造成的实际损害,以判断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。

界定正当防卫需要综合考虑案情的具体情况,包括但不限于侵害的性质、程度、防卫的时机以及防卫行为的强度等。在实际操作中,法律会倾向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,但也强调防卫行为不能过度,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民在行使自我防卫权时,需谨慎判断并尽可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